讀“他們用行動詮釋精(jing)神文(wen)明的內涵(han)” 所想到(dao)的……
時間:2020-11-19 08:38:15
讀“他們用行動詮釋精神文明的內涵”所想到的……
董發根
本文成稿于兩年前,擱筆后“冷處理”至今,近日查找資料時發現并再品味,依然感觸濃烈。精神文明,多么美好的名字,心靈的伊甸園,然而,由于現實的一些無奈,常使我們陷入沉思甚至彷徨,它的短板,也令我們常常浮想聯翩……
讀了2018年5月19日《南湖晚報》頭版:“他們用行動詮釋精神文明的內涵”報道后,心情異常復雜、沉重,建筑企業終于與精神文明“牽手”了。由嘉興市文明辦、嘉興市城鄉規劃建設管理委員會(現嘉興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共同舉辦的嘉興市建筑企業精神文明建設現場推進會圓滿落幕。雖然這樣高級別的會議有點姍姍來遲(據了解,這種會議在嘉興市尚屬首次),但是一個無比欣慰的信號,溫暖了廣大建筑業從業者的心,真是久旱逢甘霖、潤物細無聲、風和日麗時,讓我們充滿無限感激和期待。
在人們的印象里,建筑業從業者就是工匠精神的象征、就是一種職業精神,它是工匠職業道德、能力、品質的體現,也是從業者的一種職業價值取向和行為、情懷、境界。作為建筑業從業者,我們感謝人們對工匠精神的贊美、認可和尊重。
大家知道,建筑業是一個特殊行業,它具有科學性、規范性和政策性等特點,同時承擔著責任和風險,因此,“大環境”是基礎,它的市場規律與金融、醫療、教育等所有行業一樣,其過程必須在市場規范、有序、健康的環境下,才能開展工作并取得成效,否則,就要承擔違背自然規律所帶來的后果。
建筑業是社會進步的先行者和開拓者,改革開放以來一直是國民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其作用和貢獻巨大,這是毋庸置疑的,我們同樣為此感到十分光榮和自豪,但社會對它的認知和重視程度,不得不說過于膚淺甚至片面,建筑業目前的付出與地位,與之得到的社會認可度極不相稱,這是不公正和不正常的。
長期以來,一些人總認為不管給建筑企業多大壓力,他們總會“克服困難、完成任務”,以致“低價中標”“縮短工期”“霸王條款”成為業主(包括一些領導)對建設項目目標設定“負責”的一種標志和常態,建筑業成為“特別能吃苦耐勞、特別能戰勝困難”的逆行者。然而,一旦工程出現質量、安全等問題,處理結果往往以合同和法規為依據,最后責任方一定是建筑企業,行業主管部門同樣累贅,建筑業似乎成了“不守信用”的代名詞。
當前,我國經濟發展仍然迅猛,政策法規的制定和人們意識形態的轉變,滯后與碰撞是事實,社會誠信文化和風險意識尚未成熟。建筑業市場不規范、環境復雜性,建筑企業改變不能變“適應”,有被逼、有無奈。如何打破行業發展的“腸梗阻”“潛規則”等僵局,精準建筑業供給側改革,必須上下一起重視、一起努力,建筑企業對此意愿強烈。因此,激活建筑業“最精彩板塊”活力,不是喊口號、搞形式,而是實事求是、擲地有聲、抓鐵有痕。
建筑業的健康發展是全社會的大事,事關各行各業、千家萬戶,影響子孫后代,我們對嘉興市建筑企業精神文明建設現場推進會的勝利召開感到歡欣鼓舞,同時,渴望和疾呼全社會應當大力宣傳建筑業的貢獻和作用,尊重、關心和理解建筑業的執業特點,從而進一步完善建設市場環境,促進建設質量的全面提升,這是新時代賦予建筑業發展的使命,更是社會文明、進步、和諧的必須。
習近平總書記說:“要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加強理想信念教育,大力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深化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工作導向,注重典型示范引領,更好構筑中國精神、中國價值、中國力量。”這些話說到了我們的心坎上。
建設工程目標必須科學公正,建筑市場必須健康發展,我們應當像抓工程質量和安全一樣,把建筑業企業的精神文明建設規范化、制度化、常態化。勠力同心、砥礪前行,不忘初心、牢記使命,讓我們感到踏實、心安,真正用行動詮釋精神文明的內涵。